本文转自:中国环境报
◆本报记者温笑寒
“要聚焦绿色低碳前沿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抢占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产业竞争制高点,支撑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在5月26—28日召开的亚洲低碳技术和创新大会暨第三届全国碳中和与绿色发展大会上,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致辞中指出。
此次大会以“科技创新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围绕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低碳技术创新、行业低碳转型等议题展开交流。
以合作交流推动亚洲碳减排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指出,全球近50年来的地表升温速度,超过2000年中任何一个50年;而相比于1850年—1900年的平均温度提高2.5 ℃,则是近300万年都未曾出现过的事情。
“亚洲包括生态系统、人类系统、经济社会风险、人口流动、岛屿国家在内,都会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王金南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对于亚洲的冲击是全方位的。与其相应的,是亚太地区碳排放的快速上升。数据显示,2021年亚太地区碳排放177亿吨,排放量占到全球的52%,位居全球第一。
“总体上看,亚太地区转向低碳的进展较为缓慢,碳强度仍保持在一定的高位。”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能源司司长刘鸿鹏表示,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气候紧急情况最为紧迫的区域,需要进一步加快减排的速度。
王金南认为,减排开始时间越早,减排压力越低;低碳技术应用越早,边际减排成本越低,所需的总成本就越低,而零碳能源和低碳技术则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措施。展望全球低碳技术,他认为亚洲在全球清洁能源供应方面存在发展优势。
“到2030年,全球预计清洁能源产业投资将达到6400亿美元,届时亚洲投资占比将高达80%。亚洲铝、镍、钴等主要工业原料资源禀赋优异,拥有世界清洁生产技术60%的制造能力,支持性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充足,且到2030年关键清洁能源技术工作岗位将增加到1400万个。”王金南认为,亚洲在产业投资、自然资源、生产制造、地区政策及就业程度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明显。
p__ben_wen_zhuan_zi__zhong_guo_huan_jing_bao__ben_bao_ji_zhe_wen_xiao_han__yao_ju_jiao_lv_se_di_tan_qian_yan_ji_shu_he_
di_tan_qian_yan_ji_shu_he_guan_jian_he_xin_ji_shu_gong_guan__qiang_zhan_lv_se_di_tan_ke_ji_chuang_xin_he_chan_ye_jing_zheng_zhi_gao_dian__zhi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