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
邱 毅
偌大的阶梯教室里坐满了人,工人师傅们昂着头,看着讲台上的荆所长用亲切的家乡口音讲解着,师傅们时不时高声发问,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见状我赶忙举起相机,按下快门键……这是我们派出所每周二上午的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课,虽然只有短短的15分钟,但热烈的课堂气氛和辖区明显下降的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让我们对每周二的这堂课十分期待。
我们派出所辖区内有一家近万人的煤矿,由于地处偏远,很多工人师傅只有休息日的时候才回家,晚上在寝室无聊时就会玩手机,由于很多师傅年纪较大,就容易被诱导下载一些诈骗软件,所以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风险比较大,日常反诈宣传我们虽然跑得很勤,但是由于工人师傅排班等问题,宣传很难全面覆盖。
一次日常宣传中我们得知,潘二矿东井职工安全培训中心每周二上午都会在阶梯教室上一堂围绕矿井安全的大课,人数众多,更为重要的是,该课堂是人员轮流制,全矿万余人每个人都要按照排课表来听课,无一例外。
“这是个机会!”夏所长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兴奋,“既然每周二固定时间会有这么一堂课,而且是人员轮流制,为何我们不能借用这个机会开展防电诈宣传呢?”
这一提议引起了全所的响应,于是我们立即联系煤矿安全培训中心,了解了该课堂的时间安排,并询问能否在不影响课堂节奏的情况下让我们开一堂“课中课”,结果安全培训中心负责人对这个建议非常认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也是煤矿日常宣传的重点,这回有派出所的“专业人士”授课,自然十分欢迎,于是该计划正式实施。
第一堂课是最难的,如何用较短的时间最高效率地开展宣传,如何提高职工们的课堂活跃度,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在准备第一堂课时,我们全所上下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我提议打破以往的课堂模式,改为最直白、最接地气的家乡方言,这样显得亲切,就像朋友聊天那样最好。”我提议道。
“我觉得应该加入最近发生的电诈案件实例,这样宣传效果更直观。”
“我觉得开场白可以这样……”
经过全所集思广益,加上在所里的一番“彩排”,我们的第一堂课正式开始!
我们进入阶梯教室,说着家乡话,用早已准备好的精炼的开场白,以及发生在身边的诈骗案例,向职工们做着反诈宣传,没想到课堂气氛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活跃,15分钟的宣传课,效率很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们适当做了调整,由于我们的“课中课”是在第一堂课下课后,第二堂课刚开始时进行,我们认为第一堂课下课时工人师傅们休息时间也可以利用起来,于是我们会提前到教室门口,工人师傅们下课休息时有疑问的可以来我们身边咨询,这样既不耽误上课时间,也能近距离答疑解惑,工人师傅们非常欢迎。
如今每周二的“课中课”已经成为惯例,工人师傅们被骗的事情明显减少让企业对我们的工作更加支持,我们也对这项工作有了更大的干劲和热情。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公安局淮舜分局新毕派出所)
_gong_ren_shi_fu_men_ang_zhuo_tou__kan_zhuo_jiang_tai_shang_de_jing_suo_chang_yong_qin_qie_de_jia_xiang_kou_yin_jiang_jie_zhuo__shi_fu_men_shi_bu_
gao_sheng_fa_wen__ke_tang_qi_fen_shi_fen_huo_yue__jian_zhuang_wo_gan_mang_ju_qi_xiang_ji__an_xia_kuai_men_jian___zhe_shi_wo_men_pai_